两块钱一支的甜筒,卖出1300亿的市值,靠1杯柠檬水,每天从加盟商口袋掏走近300万!
2元一支的甜筒,均价8元的奶茶,撬动超1300亿元的市值,靠1杯柠檬水,每天从加盟商口袋掏走近300万元!
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后第四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蜜雪集团打破了新茶饮企业“上市即破发”的职业魔咒,到3月7日收盘,一周累计上涨75.31%,市值打破1348亿港元,1个蜜雪冰城市值=48个奈雪的茶。(注:奈雪的茶最新收盘市值28亿港元)
产品均价不过8元,开店46000家逾越麦当劳星巴克,99%门店都是靠加盟,它终究靠什么打下了千亿市值?
2元的冰淇淋、4元的柠檬水、6元的珍珠奶茶,你认为蜜雪冰城赚的是你手里的奶茶钱吗?
nonono,贱价产品仅仅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藏在它的“供应链帝国”里。
经过自建工厂,蜜雪冰城完成了中心饮品食材的100%自产,什么概念?不只没中间商赚差价,每逢加盟商卖出一杯柠檬水,蜜雪还能赚走6毛的质料钱。
假定4万家店每天卖100杯便是240万元纯利。这相当于每小时进账10万元、每分钟1666元、每秒钟27.7元……
更狠的是——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不单卖柠檬,而是糖、奶、茶、咖、果等全品类质料以及其他“消耗品”。比方,2021年蜜雪冰城卖了8500吨茶叶、50000多吨生果、30亿根吸管,这才是真实的“躺赚”。
当然,仅凭自产的质料并不足以支撑蜜雪冰城上一年高达90亿杯饮品的销量。新西兰的牛奶、加纳的可可粉、西班牙的葡萄、越南的百香果、四川的柠檬……蜜雪冰城的收购网络背面,是一套掩盖六大洲、38个国家的蜜雪冰城“供应链帝国”。
经过招股书,咱们我们能够看到,它的消费人群首要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些人喜爱蜜雪冰城的原因是廉价和极致的性价比。这种贱价战略、主打下沉商场的路子跟拼多多、瑞幸都特别类似。
蜜雪冰城99%以上的门店为加盟店,加盟费和相关服务收入占比仅为2.4%,而97.6%的收入来自于向加盟商出售产品和设备。
详细来说,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来自加盟店的产品与设备收入高达182.2亿元,占其总收入的份额高达97.6%,并且毛利率到达31.2%,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这些数据完全揭开了“雪王”的商业实质:表面上看是奶茶的连锁品牌,实则是供应链公司,“雪王”做的是一门卖食材、卖设备、卖加盟的生意,加盟商才是蜜雪的终极买单者。
有媒体做过测算,全体出资一家门店的费用在21万元左右。以上海为例,详细费用包含加盟费11000元,管理费4800元以及培训费2000元。这三项费用都是一年一交的,每年总共17800元。工作人员泄漏,“产品的归纳毛利是在55%左右,一般一年左右能够回本。”
左手薅全球供应链羊毛,右手把一句我喜欢你你爱我焊进国际DNA,“雪王”是怎么样才干做到的?
从越南河内到曼谷街头,近6年时间里,蜜雪冰城在海外开了将近5000家分店。到2024年末,全球门店总数打破46479家,逾越麦当劳、星巴克、赛百味,成为全国际奶茶界巨子。
在越南,冰淇淋和柠檬水规范杯仅需3—6元;印尼则为3.7—4.6元,价格亲民,与奈雪的茶、喜茶等中高端品牌摆开显着距离,但定价低不代表质量低。据招股书泄漏,蜜雪冰城本次 IPO 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蜜雪冰城在东南亚商场的本地化营销以及供应链建造,在极致紧缩本钱的一起,用规划化收购和自建工厂保证质量。
不搞杂乱本土化改造,蜜雪冰城依托高性价比的产品和简略明快的品牌符号快速占领商场。在日本,超级IP“雪王”变身成佩带传统头饰的热血少年;在韩国,“雪王”戴上了墨镜唱起了RAP;而在越南,“雪王”门店则是糖又放得足,曲子也嗨个够。
蜜雪冰城出海仿制“我国形式”——先建供应链,再敞开加盟,有很大成效防止盲目扩张带来的品控危机。看到这个当地,其他新茶饮品牌,你们会考虑来抄“雪王”出海的作业吗?
蜜雪冰城是用价格打下的江山,供应链能紧缩本钱,但食品安全红线不能紧缩;加盟能裂变规划,信赖系统不能开裂。
这些年,一些蜜雪冰城门店被曝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违规运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等问题。说到底,贱价仅仅优先入场券,口碑才是永久通行证。